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米东概况
  4. 区情介绍
  5. 正文

米东区区情介绍

来源 区招商局 发布时间 2024-12-24 19:12 阅读

米东区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北部,靠近天山余脉山区,东邻阜康市、准东基地,西接昌吉市、五家渠市,南连水磨沟区、达坂城区,北靠福海县,辖区总面积3407平方公里,建成区约101平方公里。辖5镇2乡8个街道,共有81个行政村和75个社区,总人口55万。

近年来,米东区聚焦总目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十三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三个突破”“两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900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时期增长26%、4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435亿元,较“十二五”时期翻了一番。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万元、2.2万元,较“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37%和38%。民生领域累计支出182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75倍。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跻身全市经济大区行列。

米东区在项目投资、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交通区位优越、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定位精准、投资环境优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可期。

一、交通区位优越

米东区距离乌鲁木齐国际空港直线距离16km,距离国际陆港直线距离23km,乌准铁路、乌石化专用线2条铁路线、2个火车站与吐乌大高速、东二环快速路、东西绕城高速、乌阿高速、京新高速(G7)等高等级公路与多级道路无缝连接,覆盖全区。

二、资源优势明显

自然资源丰富。辖区蕴藏有煤、石灰石、煤层气、芒硝、页岩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现保有煤炭储量36.3亿吨、石灰石储量15亿吨、煤层气储量400亿立方米。全区耕地面积29万亩,其中基本农田22万亩,草场面积440余万亩。有10条河流,自然湖泊1个(东道海子),水库9座,地表水资源量约3900万立方米。

旅游资源独特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与民俗风情交互相融。具有首府唯一的集高山雪峰、平原绿洲、沙漠湖泊三大自然景观于一区的独特旅游资源禀赋。地域文化独具特色,丝路商驿文化、屯垦戍边文化、稻作农耕文化和民俗特色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浓郁的地域风情,孕育了锐志精耕的米东精神。

土地资源充裕。自由贸易试验区米东功能区块约10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建设用地8000余亩。城区可利用商住净地6000亩,工业园区可利用建设用地8000余亩,是首府北扩的主战场。

基础设施完备。水电供应充足,日供水能力18万方,境内有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站2个、220千伏变电站6个、110千伏变电所9个,工业用电负荷盈余。拥有1处市级生活垃圾填埋场、3处污水处理厂、1个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现有12家供热公司总供热面积2395万平方米,天然气管线1220公里,实现城区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99%以上。

人才资源充分。辖区有职业院校6所,其中高等职业学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每年培养各类职业技能人才6000余人,定向企业输送技术人才3000余人。已形成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上学即上岗、实习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每年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可有效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三、产业基础雄厚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工业经济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建成全疆最大的管材、线缆、化工、金属加工、轮胎生产五个制造基地,氯碱化工生产规模国内领先,区属企业金属锂材料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三;驻有中石油乌石化、国能新疆公司、华泰重化工等众多大型央企、国企,乌石化是全疆四大石油化工基地之一。米东北部沙漠新能源光伏基地占地总面积约103万亩,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计划总投资1000亿元,已有总投资432亿元的8个光伏企业落地,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108平方公里化工工业园、7.5平方公里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园和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园、4.8平方公里燕新国际家居产业园、0.5平方公里浙商中小微产业园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园区,入驻企业共600余家;正在规划建设687平方公里北部沙漠光伏基地、2.1平方公里乌鲁木齐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米东马场湖核心区、1平方公里农牧产品加工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拥有华凌国家二类口岸及全疆最大的建材家居、二手车、汽车、汽配、活畜、果蔬6家亿元以上交易市场。年物流货运量占全疆零担货运总量的90%。打造了贡米巷、米古里、吾悦广场、奥体中心等一批大型商业综合体。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构成了首府公馆、华域龙湾等精品住宅,奥体家园、阳光丽景湾等舒适住宅,春和隆盛园、和景苑等经济适用住宅的现代住房体系。形成了以乌鲁木齐天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光山国家4A级景区、峡门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和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为支撑的旅游发展格局。东部山区、北部沙漠湿地、“长三羊”稻海风光等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田园风光与风土民情相互交融,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特色餐饮业享誉疆内外,地方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美味荟萃。“游贡米巷、品米东美食、看七彩稻海、赏米东美景”成为米东风情体验游特色品牌。

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现有国家、自治区、市级龙头企业16家,农产品品牌70多个。初步形成了优质米、蔬菜、食用菌、养殖业、休闲观光等产业基地,粮食种植面积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5万亩,年肉类产量4万吨。牛羊肉供应占全市的93%,农业土地面积和农村人口占全市一半左右,是首府重要的“菜篮子”“肉案子”“米袋子”。

四、发展定位精准

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根据乌鲁木齐市总体产业布局,加快构建具有米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产方面,走现代都市精致农业发展道路,以“六好”农业农村为抓手,着力构建“一园四区一带”的发展思路,即以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全面完成生态水稻精耕区、现代畜牧养殖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和科技引领示范区建设,打造集生态康养、休闲农业、文旅研学为一体的东部山区农旅融合经济带。

二产方面,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着力构建以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电力设备、环保建材、装备制造协同发展的“3+3”现代化工业发展格局。

三产方面,聚焦加快建设乌鲁木齐现代化国际城市目标,走高效开放多元发展道路,加快构建商贸流通产业集聚区,打造服务首府、通达全疆、辐射全国、连通中亚的现代物流大通道、大枢纽;高标准规划建设CAZ,构建“一区三圈”(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贡米巷、米古里、吾悦广场、奥体中心)的商业发展格局;加快中心城区、东部山区、中部稻海、北部沙漠旅游资源的整合、打造、提升,构建“一核三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的发展思路。

自贸试验区米东功能区方面,按照“集聚+拓展”“内园+外园”的思路,加快构建“三区联动”发展格局。临空西片区(4410亩)联动“两港枢纽”,发挥区位优势,形成辐射全疆、连接中西亚的“贸易中心”。建设中亚国际合作工业园,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国际贸易等产业,打造国际产业合作区。“两园”北片区10500亩)依托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及光伏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硅基、锂基、铝基和精细化工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建设锂电池产业园、绿电产业园、氢能产业示范区等,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会展南片区117亩)联动会展片区,重点发展会展配套服务、总部经济、国际文旅交流、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国际会展服务区。

五、投资环境优良

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以“妈妈式”服务,设身处地的为企业着想,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该办的事坚决办,能办的事马上办,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使一流营商环境成为米东的鲜明标识,为企业放心发展保驾护航。

积极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作用,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贸易便利化、产业开放发展、金融开放创新、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向西开放、人才集聚等方面,加快推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努力打造“开放水平一流、营商环境一流、制度创新一流、产业能级一流、科技转化一流、人才集聚一流”的示范片区。积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化与周边国家产业、资源、人才、科技、金融等各领域合作,强化与周边国家和国内节点城市互联互通,努力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国家向西开放的示范样板。深度参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产业分工,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先行区和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的先进典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