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见证一座城的万众同心和奋进热潮——记者眼中的各族群众以奋斗赴嘱托、绘新景
| 来源 |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 发布时间 | 2025-10-28 11:10 | 阅读 |
|---|
新疆网讯(记者郭军鸽 唐红梅 牟敏 盖煜 王煜 王丽娜 王畅彤 史传芝 梁淑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来到乌鲁木齐,同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盛大的节日,让大家倍感温暖和振奋。
怀揣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一个月来,记者深入工厂车间,那里机器轰鸣,仿佛是奋进的号角;走进田野乡村,那里五谷丰登,好似是希望的海洋;来到重点项目现场,那里塔吊林立,宛如巨人般矗立……
人心思上、人心思进、人心思干!奔赴基层一线的记者们亲眼见证了各族干部群众因习近平总书记到来而洋溢在脸上的喜悦与激动,那是一种无法掩饰的幸福光芒。更见证了各族干部群众将这份内心的感动与炽热的情感,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凝聚为热气腾腾的奋进力量,用勤劳的双手,挥洒着汗水,精心浇灌繁荣之花,让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团结!欢欣鼓舞、心向未来
国庆中秋双节的暖意尚未散去,天山区新华南路街道四桥社区里,“我与国旗合个影”的热闹场景仍历历在目。各族居民身着绚丽盛装,簇拥着鲜艳的国旗,镜头定格下一张张洋溢着喜悦的脸庞——这既是对祖国华诞的祝福,也是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礼赞。畅谈间,一句句对祖国的眷恋、对家乡的热爱,道出了大家心底最真挚的情感。
“总书记的关怀,就是我们扎根基层的动力。”四桥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程一慧的话语里满是坚定。她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殷殷嘱托,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办起一场场群众文化活动。
在欢声笑语中,各民族邻里越走越近,互帮互助的情谊悄然生长,便捷的服务暖了人心,团结的种子也在每个人心里生根发芽。
行走在乌鲁木齐的街巷与校园,目之所及皆是欢欣的笑脸,耳畔回荡着奋进的心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如暖流浸润心田,正化作各族群众同心向未来的磅礴力量,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悄然流淌。
晨光为校园镀上金边时,乌鲁木齐市第80小学的教室里,琅琅书声早已奏响清晨的序曲。五年级学生帕热扎提·祖力朴哈尔坐得笔直,目光紧紧追随着讲台,认真劲儿十足。
只要一提起一个月前她在舷梯旁献上鲜花的那个瞬间,小姑娘的眼睛就亮了起来,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激动:“习爷爷对着我笑,还跟我说谢谢呢!”
那束来自舷梯旁的温暖,成了帕热扎提·祖力朴哈尔前行的光。这段时间里,她不仅在书桌前刻苦学习,还主动站上跳绳比赛的赛场,动手制作手工庆祝国庆,和同学们你帮我、我帮你,忙得不亦乐乎。“我想成为大家的榜样,将来好好建设家乡。”稚嫩的声音里,藏着最坚定的志向。
这份温暖与干劲,也感染着校园里的每一位老师。
市第80小学党总支书记李萍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嘱刻在心上,提起老师们的状态,她满脸欣慰:“大家都铆足了劲。”
一个月来,学校里,“超级爸妈讲堂”开得热火朝天,家长们走上讲台,用最真挚的亲历故事,为孩子们勾勒出新疆70年发展最鲜活的画卷;课堂上,老师们精心授业,带着孩子们开展团结主题活动,让爱国情、团结心在校园里悄悄传递,处处都是向上的模样。
同样被温暖包裹的,还有市第29中学。10月23日晚,八年级(8)班学生于婉欣正凑在天文望远镜前,眼神里满是对星空的好奇,嘴里小声念叨着观测技巧:“先找北,再调经度……”
这台天文望远镜,藏着一份特殊的心意——它是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央代表团向新疆赠送的纪念品。镜身上,“70”“1955—2025”的鲜红字样格外醒目,“中央代表团赠”的落款,把党中央的关怀深深印刻在师生心里。
“这份温暖,我们要转化成培育孩子的动力。”市第29中学副校长任波话语恳切。如今,这台天文望远镜成了学校的“科技宝藏”:科学老师带着学生们探索星空奥秘,手把手教大家掌握观测技巧;定期开展的“星空课堂”上,孩子们在实操中触摸宇宙的浩瀚,对科学的热爱也一点点被点燃。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正化作滋养青春梦想的雨露,让一颗颗科技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憧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10月24日,乌鲁木齐市艺术剧院的排练厅内,24岁的拜和如拉·买买提正与同伴们激情四射地排练着舞蹈《时间的声音》。这部作品即将登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的舞台,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力求做到最好。
一个月前,拜和如拉·买买提曾作为现场文艺工作者,在机场迎接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回忆起那个难忘的瞬间,他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激动的光芒:“总书记慈爱的目光落在我身上,那一刻,我甚至都忘了接下来的舞步。”然而,事实上,那天他跳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更有力、更饱含深情。
“这些日子,我一直把这份温暖珍藏在心底,认真对待每一次排练,希望能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拜和如拉·买买提坚定地说。
与此同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门前,长长的参观队伍蜿蜒如龙。
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参观时指出,“新疆70年主题成就展充满正能量,令人振奋。”此后,这里便成了热门打卡地,截至目前,场馆统计接待散客及团体预约参观者累计已超10万人次。
讲解员努尔沙莉·阿达力汗语气中满是自豪:“能为总书记讲解展览,是我一生的荣耀。我时刻不敢有丝毫懈怠,精心打磨讲解词,用心用情讲述新疆70年来的奋斗故事,就是希望能让更多新疆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无论是舞台上的舞者,还是展览馆的讲解员,在这一个月里,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他们的故事,正是新疆各族群众感恩奋进、建设美丽新疆的生动写照。
在乌鲁木齐新中剧院里,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副团长、青年演员李敏正在进行基本功训练。压腿、下腰、甩袖……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
9月25日上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李敏作为受邀代表见证了这一荣光时刻。这一个月来,李敏和剧团同事们组成文艺轻骑兵,送演出到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米东区三道坝镇等地,用精彩的表演为群众带去欢乐。10月17日上午,李敏还在乌鲁木齐市第十次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荣获了乌鲁木齐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我希望能用实际行动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爱,身体力行做戏曲艺术在新疆的传播者、传承人,让秦腔艺术在新疆这片沃土上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李敏说。
振奋!底气更足、信心更满
提前到场、叮嘱徒弟、对接宣讲……10月24日,乌鲁木齐市公交珍宝巴士有限公司驾驶员谷祥峰又开始一天的忙碌。作为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言的代表之一,一个月来,谷祥峰又肩负起深入基层宣讲的新使命。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的强调,我们公交人不仅记在心里,更落实在方向盘上。”谷祥峰说。
一个月来,他的足迹遍布社区、企业和校园,最多一天连讲六场。在一次次宣讲中,谷祥峰愈发体会到肩上的责任:“优化线路、提升服务,就是要让每个市民都能感受到发展的温度,让每天的出行都成为共享发展成果的体验。公交车串联起千家万户,也连接着每个人的生活与梦想。”
谈及宣讲的感受,谷祥峰语气坚定:“作为新疆故事的讲述者,我要让更多人看见这片土地的日新月异。也要用车轮上的故事,讲述每个人如何在这片热土上安其居、乐其业,共同绘就团结和谐、繁荣富裕的美好新疆画卷。”
车轮上的坚守,连接的是千家万户的出行路;而烟火气里的暖意,则托举起每一个普通人的幸福生活梦。
这几天,从四川资阳来乌鲁木齐三个多月的吴秀春正忙着面试,两天前,她参加新民东街七一阳光生活广场的一场招聘会,与几家公司进行了接洽。
“我就住在附近,家门口参加招聘会很方便,提供的岗位也挺多,让我在这里找工作更有信心。”吴秀春说。
吴秀春参加的是10月22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水磨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新民路街道举办的招聘会。这也是乌鲁木齐市各级人社部门在10月举办的20余场招聘会中的一场。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冷暖的牵挂、如山厚望,催人奋进。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作为一名人社干部,我们通过举办各类招聘会,搭建起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把招聘活动办在街道、社区,将岗位送到劳动者家门口;巧借商圈‘烟火气’,把招聘会开进商圈,提供多元岗位,为求职者提供‘多一个选择’。”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市场科科长董虎说。
在幸福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张甲山正带领团队践行着“安居乐业”的承诺。
“总书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的愿景,对我们而言,就是把宏图化为老人脸上的笑容。”他细数着一个月来的变化:食堂菜单更讲究营养均衡,综合超市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连蔬菜都按老人需求做了细分。最让居民称道的是理发店和裁缝铺的升级,而租赁服务中新添的爬楼梯机,则默默诉说着对特殊群体无微不至的关怀。
“眼下我们正积极筹备日托和短托服务。”张甲山望向活动室里其乐融融的老人们说,基础设施完善只是起点,功能多元才是幸福的延伸。我们更加坚信,新疆的明天,就藏在这些温暖的日常里,藏在老百姓不断升腾的获得感中。
实干!奋力拼搏、孕育生机
穿梭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集装箱吊装的机械臂不停挥舞,货车往来穿梭的身影里,满是热气腾腾的实干图景。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这里的忙碌,正是新疆牢记嘱托、奋勇向前的生动注脚。
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份嘱托,如今已化作陆港区里每个人的行动力量。
采访中记者看到,新疆国际陆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际陆港公司)班列事业部操作组主管于翔和同事们每天围着货源信息连轴转——排定“天山号”多式联运班列发运计划、整理手续资料,把疆内外的地板、小家电、汽车零配件等货物,稳稳送往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们时刻记在心里。”新疆国际陆港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刚说,10月中旬,公司与山东港口洽谈合作,未来将携手聚焦亚欧“黄金通道”建设,在“海铁联运”“铁公联运”等全领域协同发力,还将聚焦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参与到各生产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当中,并合作海外仓建设。
不只陆港区,乌鲁木齐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同样是一派“加速跑”的景象。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符合新疆特点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的指引,这座城市正以实干为笔,描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10月16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白鸟湖畔,桩基夯实的轰鸣声划破天际——乌鲁木齐新投纺织科技棉花产业科技示范区100万锭棉纺项目正式破土。
“这个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们在构建现代化纺织服装产业链布局上迈出关键一步。”经开区(头屯河区)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蔚说,项目填补了乌鲁木齐市现代棉纺产业的空白,是打造区域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核心支撑项目,对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能级、促进稳岗就业和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三天后的10月19日,高新区(新市区)又传佳音:新奇康药业数智绿碳现代维药生产基地项目开工。
“项目通过数智绿碳技术的集成应用,将形成可复制的产业升级范式。”新奇康药业董事长陈金成的话里藏着雄心,未来这里不仅能推动民族医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更能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构建绿色生产体系,让生物医药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总书记的要求,就是我们攻坚的方向。”高新区(新市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唐育新的话语掷地有声。他说,眼下高新区(新市区)正聚焦新型工业化,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特色产业上强链补链延链,既要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也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力争“十五五”期间建成国家级(生物医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让高质量发展的步子迈得更稳、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