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政务信息
  4. 米东要闻
  5. 正文

米东区:拾遗筑遗 让“国宝活起来”

来源 米东区零距离 发布时间 2024-01-19 18:01 阅读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蔡玉姣报道)近日,在位于米东区的市第114中学的美术活动室里,学生们正在制作新的“国宝再现”作品。近年来,市第114中学坚持守正创新,开设环保社团和非遗制作工坊,打造再现国宝传统文化特色学校。

该校美术老师刘玲介绍道最初是以环保课堂的形式成立的社团,根据学生和老师的特长,后来才慢慢将国宝复制融入进来。

2019年开始,米东区各中小学启动了青少年文物研学创业活动,通过让孩子们以文物为原型,亲自动手制作创意作品,让文物活起来。

根据这一活动,刘玲带领孩子们将环保作品和文物再现结合起来,鼓励孩子们把平时用不到的废旧瓶子和纸壳等物品,拿到课堂上来,复刻各种文物。

十二生肖兽首、唐代陶俑、三星堆青铜器......各种精美的文物全部都是用废品和常见的美术材料制作而成的。

刘玲说就拿体积较小的唐代陶俑来说,是孩子们用超轻黏土和饮料瓶做成的,常常要花费孩子们一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去仔细琢磨、定型。

八年级学生杨逸哲,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参加社团活动。

杨逸哲说这几年时间和同学们做了不少作品,不仅让我增长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也让我更加的热爱国宝再现, 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文物的魅力。

目前,学校共创作了唐三彩系列、名画再现系列、三星堆系列、京剧传承系列、创意虎头鞋系列等十多种近千余件作品。

刘玲说制作国宝再现系列作品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广阔的平台也增强了孩子们的信心。

2024年元旦期间,刘玲还带领学生在新疆美术馆度过跨年艺术之旅,在国宝再现的展位上,刘玲鼓励学生充当讲解员,把自己制作的作品介绍给现场观众,并邀请他们体验制作。

学生郭新娜说三星堆系列作品是我们的作品中规模较大的一组,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会给我们讲解关于青铜器背后的文化,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刘玲说不同的国宝文物背后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故事,将这些故事穿插进去也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对他们的全面发展也更有帮助。从去年开始,社团就将目光转向了新疆本土文物复刻。

刘玲说这幅伏羲女娲交尾图是去年复刻的作品,是新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带领孩子们在复刻的过程中,也让孩子们感受新疆本土的历史文化。每一件作品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髓,在今后的教育与研学中,还将继续拾遗筑遗,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市第114中学副校长王多林说接下来,学校将着力加大具有美感体验、艺术表达、创意灵感等有质量、有生命的再现国宝工坊,通过社团课和第二课堂,让国宝活起来,让中华传统文化沁润人心。

分享到